OTW特邀嘉宾访谈:Norloth

每个月,OTW再创作组织会邀请嘉宾于我们的各个OTW新闻账号进行访谈,从外部视角讨论OTW和同人圈生态。访谈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,不反映OTW再创作组织的观点,或归属于OTW的任何政策。

Norloth既是一位职业插画师,也是一位热爱漫步于托尔金的世界的同人画师。她是中文托尔金粉丝站”中土红皮书”的创始人之一。今天,Norloth与我们聊起了她的托尔金粉丝生涯与运营粉丝站的经历。

您是如何接触到同人圈与同人作品的?

在2002年第一次观看《指环王》电影的时候,我非常渴望与他人分享自己对于这个故事的感想。但当时身边几乎没有对这部作品感兴趣的人,所以我不得不上网去找一个可以和同好交流的地方。当时搜到了”魔戒中文论坛”,这也许是我第一次得知fandom和同人创作。我每周都会浏览论坛,它让不爱社交的我渐渐敢于联系他人、结交朋友。

记得论坛上有两个板块,一个可以发表同人文,另一个可以发表同人图。我有时会在论坛上贴自己画的画,因为那时最爱的是阿拉贡,所以画了好多他的肖像……(虽然那时技艺不精)

中土红皮书是如何开始创立的,又是如何服务于粉丝的?

这一些都始于第一个问题中提到的”魔戒中文论坛”。在2010年左右,互联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论坛这种形式渐渐被冷落了。很多其他社交媒体形式的出现,让”魔戒中文论坛”的用户越来越少。但在之前的许多年,我在论坛上认识了很多朋友,2011年《霍比特人》电影开拍之际,我和朋友们商量后决定要在豆瓣上开设一个小站。经过长时间的讨论,最终定下了”中土红皮书”这个名字,它来源于原著中提到的《西界红皮书》。

最初小站共有9位苦力。(9是一个神奇的数字!可以是护戒队,也可以是九大戒灵……)大家主要的工作是将和托尔金有关的新闻从外文(英语为主)译为中文,与中文世界的托尔金粉丝分享。我们经常在文章更新的最后加一句”中土红皮书 at your service!”,因为大家分布在世界各地,在国内的,在英国美国,于是每天不同时段总有人在工作,于是大家私下开玩笑说这个服务是7×24小时的。除了翻译新闻和有趣的文章,小站有时也会发表成员或是小站的关注者的投稿。2015年,《霍比特人》电影三部曲也落下帷幕后,和中土有关的新闻骤减,我们更新的频率也降低了,而且由于豆瓣网站功能的调整,导致豆瓣小站无法进行正常的更新,于是我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就变成了微博,并一致保持活跃至今,为大家分享和中土、和托尔金书籍有关的消息,偶尔抽奖,分享快乐。

最近,中土红皮书和”托尔金的树叶”共同组织了一次上海地区的《指环王》三部曲马拉松,活动于6月6日顺利举行。

作为一位同人画师,您的画作中有任何重复出现的特别主题,或特定类型的角色吗?

经常在我的作品中出现的,显然是索林•橡木盾和比尔博•巴金斯……其实在《意外之旅》电影上映前,我对电影版索林充满了疑问。但在看完电影后,我发现电影对索林的塑造,除了外貌和原著描写相去甚远,其他方面其实非常接近《魔戒》附录和《未完的传说》中托尔金笔下的索林。于是自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角色……至于比尔博,他就像是读者和那个野性、危险世界间的纽带。在电影上映前,我重读了一次《霍比特人》原著,它突然唤起了我心中某种强烈的共鸣。我通常也是一个害怕出门经历意外之事的人,虽然内心却又很渴望冒险。也许我们所有人都既有巴金斯的一面,又有图克的一面,你需要做的只是遵从内心的选择。冒险和自然的主题总会出现在我的作品中,也许因为这些是我最最向往的东西。

您是如何知晓OTW的?您认为OTW在同人圈中的作用是?

我一直都知道AO3,不过去年二月才听说OTW。在我看来,它最大的作用是将兴趣不同的人和不同的fandom领域连到了一起。那些想要为自己热爱的作品进行创作,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”护戒队”的人,因此找到了彼此。

同人最激励您的是什么?

其一是想要分享的热情。这让我有更多创作的动力。另一个给我带来很多启发的是想法、形式、风格的多样和差异。作为一个插画师和同人画师,我从fandom中发现了许多厉害的人、出色的作品,他们都值得我学习。


我们欢迎同人爱好者为将来的特邀嘉宾访谈提供建议,可以在下方发表评论,或者直接联系我们。若想查看更多嘉宾访谈,请访问我们的Pinboard 账号

OTW再创作组织是数个项目的非盈利上级组织,包括AO3作品库、Fanlore百科、Open Doors拯救计划、衍生作品和文化、以及OTW法律支持。我们是由同人爱好者运作、完全由捐赠者提供财务支持并由志愿者组成的的组织。您可以阅览OTW网站以进一步地认识我们。想了解翻译这份帖子的志愿翻译员团队,欢迎浏览翻译委员会网页

Guest Post

Comments are closed.